第148章
關燈
小
中
大
佛門有轉世靈童之說, 道門也是相信宿慧的。如那位呂祖,大家都相信他就是有宿慧的人,前世也是天界大能, 因此才能年紀輕輕就變成人們口中純陽仙人。丹鼎宗的南宗六祖也是差不多, 他們同樣沒幾年就修煉到了其他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但是, 聽到符箓三宗的人說顧衡短短數年, 就將符箓三宗的根本典籍融會貫通,凝結了符箓種子, 對於符箓的認知也極為深刻, 他們差點都要以為顧衡是符箓三宗的那位先祖轉世了。
丹鼎宗對此自然是難以置信,不過符箓三宗信誓旦旦, 丹鼎宗頓時也有些心動,當下便下了決心,要去拜訪一下。
顧衡對於丹鼎宗的道法自然也是很感興趣的,外丹之法也就算了, 受過科學神教洗禮的顧衡真不覺得什麽朱砂水銀硫磺之類的東西能練出什麽丹藥來,也虧得這個世界對於許多東西壓制很大,□□什麽的威力都比較小, 就算是炸爐了,這些道士又有一些武功在身, 危機感都很強, 所以很容易就能避開, 不會出什麽問題。顧衡很懷疑外丹之法在傳承過程中出了錯, 被一代代道士給解讀錯了,就像是西方那些煉金術士一樣,為了保密, 將配方層層加密,以暗語指代,結果後人沒掌握解密的方法,就將配方理解錯了,以為是用各種重金屬和礦物煉丹,比起煉丹來,顧衡更相信這是古代方士的煉金術,可以用來煉制各種合金或者是假金的。
倒是內丹之法,按照顧衡從外面流傳的一部分道書裏頭的理解,顧衡就意識到,這是一種以自身為鼎爐,將精氣神凝聚起來的法門,不過具體是怎麽回事,顧衡也不清楚,如今等到丹鼎宗的人自動送上門,顧衡覺得自己可以解惑了。
不懂道門諸多術語的人,若是跟道門的人一塊論道,就會很吃力,他們連論道都喜歡搞得玄之又玄,也難怪當年跟佛門爭鋒一度落於下風。看看佛門是怎麽爭取信眾的,寺廟裏頭開俗講,佛經裏面講述的也都是一些比較易懂的佛祖菩薩的事跡,一聽就能明白,總之,甭管原始佛教的教義如何,到了中原之後,被中原一代代高僧翻譯包裝之後,字字句句都是佛祖的慈悲,都是在導人向善,因此,盡管歷代王朝多次滅佛,卻依然撲滅不了佛教的生命力。畢竟,佛教的教義是真沒多少問題,也真的很能吸引底層百姓的信仰。
而道門呢,情況就不一樣了,佛門裏頭,很多高僧都是草根出身,他們甚至未必有多少文化,因此,佛經什麽的,拗口的也可以有,但是,更多的還是那種比較簡單易懂的,讓這些僧人可以循序漸進。而道門,從成立以來,就是精英化的作風。老子是周王室的圖書管理員,道門的另一個代表是軒轅黃帝,乃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以至於如今的王室,別管怎麽改朝換代,追溯之下,都是軒轅黃帝的血脈。軒轅黃帝當年何等文治武功,自然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即便是如今,黃帝內經也被學醫之人奉為圭臬。
道門在傳承的過程之中,有名有姓的幾乎都不是底層出身,南華真人莊子也是貴族,要不然也不至於能被舉薦做官,無非就是他不樂意而已。漢室初期以黃老治國,可以說,漢朝開國前面幾十年,黃老一派都是處在權勢這個金字塔的頂端。等到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黃老之學不再是顯學,而是向著宗教化發展,但是依舊是許多家族乃至閥閱的傳承。像是東漢末年,太平道大賢良師也是得了南華真人的傳承,他自身也不是真的寒門出身,五鬥米教,天師道什麽的也是從那個時候傳承了下來,等到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道教在佛教的刺激下正式成立,道教的代表人物,無一不是當時的精英,出身也絕對不低。道教那個時候,主要的傳承方式還是家族傳承,加上魏晉時候清談的作風,大家都喜歡玄而又玄的東西,道教的經義也是在那個時候基本形成,最終,各家傳承的經義說得好聽點是玄奧,說得難聽點就是純粹難為人。一條經義,放在這一派是這個解釋,放到另一個人嘴裏,又是另外一個解釋,都能說得通,至於評判標準嗎,呵呵,還真沒有。
道門那時候跟佛門辯經,多半都是輸家,偏偏最終還是沒有吸取經驗教訓,依舊喜歡玩高屋建瓴,雖說一直保持著影響力,但是也就是那樣了,不得不走上層路線,暗中鼓動滅佛,反正我說不過你,爭信徒爭不過你,那我就從物理層面上毀滅你!
也虧得佛門也是狗改不了吃屎,總是廣收門徒,兼並土地,還公然放高利貸什麽的,可謂是生財有道,誰家喜歡看到一個占據了大量財富,還不需要服徭役納稅的宗教呢,一兩個也就算了,偏偏佛門勢力膨脹速度一向很快,一旦膨脹得超過了皇帝的底線,都不用道門如何挑撥,上面就會琢磨著滅佛了。
不過如今嘛,佛門自個不爭氣,將自個的名聲臭掉了,總要等到風頭過了,才能出來,只是如今,情況又是不同了,丹鼎宗跟符箓宗還有妥協的餘地,佛門可沒有。佛門給的是虛幻的希望,符箓宗給的是真實的好處。中原百姓求神拜佛最是講究實際不過,沒有好處,有什麽值得信奉的。
丹鼎宗為了是否要給顧衡觀看自家根本典籍的事情,也是討論了半天,最後才算是達成了一致,只要顧衡不將自家根本典籍洩露出去,那麽,就當顧衡是自家弟子一般看待了,甚至,他若是能夠解決丹鼎宗的傳承問題,給顧衡一個客卿長老的名分也不是不行。
因此,顧衡不久之後,就得到了丹鼎宗各個支脈送過來的根本典籍,甚至有南宗六祖的手書,這些可是戰亂的時候,南宗的弟子費盡心思保存下來的,丹鼎宗幾個支脈之間尚且不願意互相交換,如今卻都落到了顧衡手裏。
透過那些很多時候都顯得佶屈聱牙,雲裏霧裏的文字,顧衡卻是真正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一定的智商,那真是不要想著去修道,三年能出一個狀元,但是未必能出一個能解讀道經的人。
之前道門之中有人跟門下弟子開玩笑,你不是修道的料,連道經都讀不懂,不如收拾一下行李,下山考狀元去吧!這其實也凸顯了黃裳的難得,黃裳那真是天生的修道種子,修訂一下《萬壽道藏》,就自行領悟了道門玄功,要不是當年道門不知道黃裳的事情,只怕早就上門搶人了。可惜,等到大家聽說了《九陰真經》的時候,黃裳已經不知所蹤了。
王重陽當年也是丹鼎一派,奪得《九陰真經》之後,對於黃裳之才,那真的是自愧不如。畢竟,黃裳修道,純粹是半路出家,深得無為之道,不知不覺就悟通了道家的道理,修成了道門的玄功,他奉命處理明教之事的時候,雖說不懂武功招式,但是光憑著一身道門內功,已經是宗師一流,以至於明教在黃裳手下死傷慘重,最後只得拿黃裳的家人洩憤。
可惜的是,一直到《九陰真經》橫空出世,道門才知道黃裳其人,若是早早將其接引到門下,不愁道門不再出一個六祖一般的人物,只是黃裳後來發現仇人都老死之後,將《九陰真經》撰寫下來,便徹底隱世不出,也不知道如今怎麽樣了。
顧衡在結合了丹鼎與符箓兩個支派的典籍之後,只覺靈感爆棚。不管是丹鼎宗還是符箓派,都是來源於老子,甚至都可以說是文始真人關尹,這位當年在函谷關遇見老子騎牛而來,一路西行,掛印而走一路侍奉,得了老子《道德經》五千言,日日聽老子講道,之後就一直在終南山修行,因為一卷《道德經》,文始真人開辟了一脈道統,經過多年下來,各個弟子又逐漸選擇了其他道路,最終延伸出了道門如今的各個支脈,文始真人在道門的神仙譜系之中也被代代加封,如今已經是文始帝君。
從道門的諸多典籍之後不斷推演追溯,顧衡竟是還原了當年文始真人留下的道統,只是,道法這種東西,也是未必今不如古,《道德經》流傳這麽多年,那是高屋建瓴的理論,並無具體的修行之道,文始真人的修行之法,也並不適合如今的時代,只是經過追溯,顧衡卻是把握到了世界這麽多年來發生的變化,對於道門這麽多年來道法的演變也有了清晰的脈絡,站在前人的高度上,顧衡竟是把握住了修行的核心。
他原本就凝結了符箓種子,如今隨著他的感悟,精氣神不斷凝聚,竟是真正修成了一道法力。
而在外面那些道門宗師的視角裏,他們的望氣之法卻是看到,有純陽紫氣從天而降,浩浩蕩蕩落入顧衡閉關的精舍,似乎還有金花墜落,仙音激蕩,一個個目瞪口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丹鼎宗對此自然是難以置信,不過符箓三宗信誓旦旦, 丹鼎宗頓時也有些心動,當下便下了決心,要去拜訪一下。
顧衡對於丹鼎宗的道法自然也是很感興趣的,外丹之法也就算了, 受過科學神教洗禮的顧衡真不覺得什麽朱砂水銀硫磺之類的東西能練出什麽丹藥來,也虧得這個世界對於許多東西壓制很大,□□什麽的威力都比較小, 就算是炸爐了,這些道士又有一些武功在身, 危機感都很強, 所以很容易就能避開, 不會出什麽問題。顧衡很懷疑外丹之法在傳承過程中出了錯, 被一代代道士給解讀錯了,就像是西方那些煉金術士一樣,為了保密, 將配方層層加密,以暗語指代,結果後人沒掌握解密的方法,就將配方理解錯了,以為是用各種重金屬和礦物煉丹,比起煉丹來,顧衡更相信這是古代方士的煉金術,可以用來煉制各種合金或者是假金的。
倒是內丹之法,按照顧衡從外面流傳的一部分道書裏頭的理解,顧衡就意識到,這是一種以自身為鼎爐,將精氣神凝聚起來的法門,不過具體是怎麽回事,顧衡也不清楚,如今等到丹鼎宗的人自動送上門,顧衡覺得自己可以解惑了。
不懂道門諸多術語的人,若是跟道門的人一塊論道,就會很吃力,他們連論道都喜歡搞得玄之又玄,也難怪當年跟佛門爭鋒一度落於下風。看看佛門是怎麽爭取信眾的,寺廟裏頭開俗講,佛經裏面講述的也都是一些比較易懂的佛祖菩薩的事跡,一聽就能明白,總之,甭管原始佛教的教義如何,到了中原之後,被中原一代代高僧翻譯包裝之後,字字句句都是佛祖的慈悲,都是在導人向善,因此,盡管歷代王朝多次滅佛,卻依然撲滅不了佛教的生命力。畢竟,佛教的教義是真沒多少問題,也真的很能吸引底層百姓的信仰。
而道門呢,情況就不一樣了,佛門裏頭,很多高僧都是草根出身,他們甚至未必有多少文化,因此,佛經什麽的,拗口的也可以有,但是,更多的還是那種比較簡單易懂的,讓這些僧人可以循序漸進。而道門,從成立以來,就是精英化的作風。老子是周王室的圖書管理員,道門的另一個代表是軒轅黃帝,乃是華夏文明的源頭之一,以至於如今的王室,別管怎麽改朝換代,追溯之下,都是軒轅黃帝的血脈。軒轅黃帝當年何等文治武功,自然是那個時代的精英,即便是如今,黃帝內經也被學醫之人奉為圭臬。
道門在傳承的過程之中,有名有姓的幾乎都不是底層出身,南華真人莊子也是貴族,要不然也不至於能被舉薦做官,無非就是他不樂意而已。漢室初期以黃老治國,可以說,漢朝開國前面幾十年,黃老一派都是處在權勢這個金字塔的頂端。等到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黃老之學不再是顯學,而是向著宗教化發展,但是依舊是許多家族乃至閥閱的傳承。像是東漢末年,太平道大賢良師也是得了南華真人的傳承,他自身也不是真的寒門出身,五鬥米教,天師道什麽的也是從那個時候傳承了下來,等到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道教在佛教的刺激下正式成立,道教的代表人物,無一不是當時的精英,出身也絕對不低。道教那個時候,主要的傳承方式還是家族傳承,加上魏晉時候清談的作風,大家都喜歡玄而又玄的東西,道教的經義也是在那個時候基本形成,最終,各家傳承的經義說得好聽點是玄奧,說得難聽點就是純粹難為人。一條經義,放在這一派是這個解釋,放到另一個人嘴裏,又是另外一個解釋,都能說得通,至於評判標準嗎,呵呵,還真沒有。
道門那時候跟佛門辯經,多半都是輸家,偏偏最終還是沒有吸取經驗教訓,依舊喜歡玩高屋建瓴,雖說一直保持著影響力,但是也就是那樣了,不得不走上層路線,暗中鼓動滅佛,反正我說不過你,爭信徒爭不過你,那我就從物理層面上毀滅你!
也虧得佛門也是狗改不了吃屎,總是廣收門徒,兼並土地,還公然放高利貸什麽的,可謂是生財有道,誰家喜歡看到一個占據了大量財富,還不需要服徭役納稅的宗教呢,一兩個也就算了,偏偏佛門勢力膨脹速度一向很快,一旦膨脹得超過了皇帝的底線,都不用道門如何挑撥,上面就會琢磨著滅佛了。
不過如今嘛,佛門自個不爭氣,將自個的名聲臭掉了,總要等到風頭過了,才能出來,只是如今,情況又是不同了,丹鼎宗跟符箓宗還有妥協的餘地,佛門可沒有。佛門給的是虛幻的希望,符箓宗給的是真實的好處。中原百姓求神拜佛最是講究實際不過,沒有好處,有什麽值得信奉的。
丹鼎宗為了是否要給顧衡觀看自家根本典籍的事情,也是討論了半天,最後才算是達成了一致,只要顧衡不將自家根本典籍洩露出去,那麽,就當顧衡是自家弟子一般看待了,甚至,他若是能夠解決丹鼎宗的傳承問題,給顧衡一個客卿長老的名分也不是不行。
因此,顧衡不久之後,就得到了丹鼎宗各個支脈送過來的根本典籍,甚至有南宗六祖的手書,這些可是戰亂的時候,南宗的弟子費盡心思保存下來的,丹鼎宗幾個支脈之間尚且不願意互相交換,如今卻都落到了顧衡手裏。
透過那些很多時候都顯得佶屈聱牙,雲裏霧裏的文字,顧衡卻是真正看到了古人的智慧。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一定的智商,那真是不要想著去修道,三年能出一個狀元,但是未必能出一個能解讀道經的人。
之前道門之中有人跟門下弟子開玩笑,你不是修道的料,連道經都讀不懂,不如收拾一下行李,下山考狀元去吧!這其實也凸顯了黃裳的難得,黃裳那真是天生的修道種子,修訂一下《萬壽道藏》,就自行領悟了道門玄功,要不是當年道門不知道黃裳的事情,只怕早就上門搶人了。可惜,等到大家聽說了《九陰真經》的時候,黃裳已經不知所蹤了。
王重陽當年也是丹鼎一派,奪得《九陰真經》之後,對於黃裳之才,那真的是自愧不如。畢竟,黃裳修道,純粹是半路出家,深得無為之道,不知不覺就悟通了道家的道理,修成了道門的玄功,他奉命處理明教之事的時候,雖說不懂武功招式,但是光憑著一身道門內功,已經是宗師一流,以至於明教在黃裳手下死傷慘重,最後只得拿黃裳的家人洩憤。
可惜的是,一直到《九陰真經》橫空出世,道門才知道黃裳其人,若是早早將其接引到門下,不愁道門不再出一個六祖一般的人物,只是黃裳後來發現仇人都老死之後,將《九陰真經》撰寫下來,便徹底隱世不出,也不知道如今怎麽樣了。
顧衡在結合了丹鼎與符箓兩個支派的典籍之後,只覺靈感爆棚。不管是丹鼎宗還是符箓派,都是來源於老子,甚至都可以說是文始真人關尹,這位當年在函谷關遇見老子騎牛而來,一路西行,掛印而走一路侍奉,得了老子《道德經》五千言,日日聽老子講道,之後就一直在終南山修行,因為一卷《道德經》,文始真人開辟了一脈道統,經過多年下來,各個弟子又逐漸選擇了其他道路,最終延伸出了道門如今的各個支脈,文始真人在道門的神仙譜系之中也被代代加封,如今已經是文始帝君。
從道門的諸多典籍之後不斷推演追溯,顧衡竟是還原了當年文始真人留下的道統,只是,道法這種東西,也是未必今不如古,《道德經》流傳這麽多年,那是高屋建瓴的理論,並無具體的修行之道,文始真人的修行之法,也並不適合如今的時代,只是經過追溯,顧衡卻是把握到了世界這麽多年來發生的變化,對於道門這麽多年來道法的演變也有了清晰的脈絡,站在前人的高度上,顧衡竟是把握住了修行的核心。
他原本就凝結了符箓種子,如今隨著他的感悟,精氣神不斷凝聚,竟是真正修成了一道法力。
而在外面那些道門宗師的視角裏,他們的望氣之法卻是看到,有純陽紫氣從天而降,浩浩蕩蕩落入顧衡閉關的精舍,似乎還有金花墜落,仙音激蕩,一個個目瞪口呆。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